注册
当前位置: Home> 工作公文> 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PBL视域下问题驱动式科学活动设计

发布时间:2023-03-17 09:00:04 约0.74千 字 作者:之乎者也 浏览数:16
收藏 下载文章

特色服务
本篇例文仅供参考,如需代写类似“PBL视域下问题驱动式科学活动设计”文章,请点击立即约稿!
代写约稿

pbl视域下问题驱动式科学活动设计

摘要:通过设计pbl视域下的问题驱动式科学活动,明确教学目标、激发主动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在强化问题驱动过程中,注重问题的情境性、学生的主体性、思维的逆向性,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pbl;问题驱动式;科学活动;小学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6b-0049-03

小学科学教学的总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随着《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出台,科学核心素养有了更明确的定义,课程目标也不断完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本质,还要求学生形成思维、探究、实践等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项目式学习即pbl的学习方式,主张设计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已有认知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解决问题。项目式学习在改变学习方式的同时,还能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有机融合,是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问题导向:明确教学目标

“导”即为“引”,问题导向,就是以问题为指引,基于目标设计问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思考的方向与工具的选择等都与“问题”本身的指向息息相关,任务非常明确,教学在重难点突出的同时,也避免了浪费时间。

以“形状与结构”的科学活动设计方案为例,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利用一张a4白纸,你有办法让它承受一本书的重量,并且让书离桌面15厘米以上吗?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各种方法,并且一一验证,发现只要将纸卷成筒状或柱状,就能承受一本书。也就是改变了纸的形状,增加了承受力。那么怎样的纸筒能承受更多的重量呢?学生很明确,要卷不同形状的纸筒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发现为了公平,除了形状,其余因素都需保持一致,形成控制变量的思想。一个指向性非常明确的问题就足以成为引线,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制定方案—探究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激活原有认知,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的建构与转化,完善概念。

作者简介:沈丹,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分校,常州市教学能手,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科学教学。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6.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支付后不能查看,请联系我们

本周【03-27 ~ 04-02】加入会员仅需129元
立即购买

上一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激励方法的应用探讨

下一篇:完整儿童理念下的幼儿园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下载范文
相关范文
最新范文

Comment list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猜您喜欢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
注册
手机号注册 邮箱注册 扫码注册

新秘网提供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合同范本等文秘公文范文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