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化批判的四重路径
王晓升任豆
摘要:哲学史上对物化批判的路径主要有四个:卢卡奇、哈贝马斯、海德格尔和阿多诺。这些理论路径之间存在着一种家族相似的关系。从文明史的角度来分析,物化产生的根源在于主客二元对立,如何把握主客之间的关系是他们解决物化问题的关键。卢卡奇和海德格尔只强调了主客体统一,忽视了主客体的对立。卢卡奇过度强调主体,走向观念论;海德格尔通过现象学直观把握非同一东西,而试图借此超越主客体。这两者最后都强化了物化意识。哈贝马斯强调客体的地位;这就克服了观念论的路径,但是他的主体被限制在客体中,相当于重构了物化。只有阿多诺的物化批判坚持否定辩证法,在主客体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中解决物化。这才是现代社会解决物化应选择的路径。
关键词:物化;批判;否定辩证法;和解
作者简介:王晓升,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430074);任豆,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汉?43007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阿多诺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19bzx002)
doi编码:10.19667/j.cnki.cn23-1070/c.2022.03.007
物化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人类要生存就必须用合理化的方法来组织生产、构建社会关系体系。这就必然会导致物化现象。但是在如何理解物化的范围、如何处理物化等问题上,人们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沿着卢卡奇的思路来分析物化。他们没有思考物化产生的根源,没有找出对待物化的正确路径。在思想史上,虽然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物化的根源和处理物化的方法,但都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没有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
以上四位思想家都看到了物化的形而上学根源在于主客体分离,但是在对物化进行批判的方面却有着不同的角度。卢卡奇在试图弥合主客体分离的同时过度强调了主体意识,强调主体自我生产、自我发展。他认为,物化现象是工人自己产生出来的,可以通过无产阶级意识来消除。但是,这个无产阶级意识是通过辩证法在无产阶级自身之中产生的,只注重主体精神而缺乏客体,最后只能发展成绝对精神。所以,卢卡奇在批判物化时虽然使用了辩证法但却走向了观念论,这种思想依然是物化的。哈贝马斯倒是强调了客体的作用,同时看出物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图景,在这点上超越了卢卡奇。但是,哈贝马斯缺乏辩证法,他认为主体间通过遵循契约就可以解决主客体对立,解决物化问题。然而,这种契约实际上是合理化制度的延伸,主体被限制在客观化体系中。这个客观化体系是对物化的重构。从海德格尔的角度来看,这些路径采用的都是合理性的思维方式,合理性思维是同一性思维,同一性思维仍然是物化的,所以这些路径都无法实现对物化的超越。他认为,对物化的批判必须要站在合理性之外,直观把握主客体对立之外的东西——非理性的东西。他直接消解合理性思维,直接消解主客体对立。这种路径缺乏辩证法,过度强调主客体统一而忽视了两者的对立,在解决方案上使用非理性的方法,将存在状态作为直接超越主客体的东西加以接受,最后仍然走向同一性思维,无法消除物化。只有阿多诺既看到了物化在经济领域的合理性,又看到了物化对人类生活世界的扭曲和戕害,强调对物化的批判要坚持主客体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法立场。如果只强调主客体对立而看不到非理性的积极作用,就会漠视人类对生存的领会,就会陷入固化的同一性思维中;而如果只强调主客体的统一看不到两者的对立,就会脱离现实,陷入理想的乌托邦。阿多诺的启示在于,我们要坚持走马克思主义道路,从主客体既对立又统一的方面去解决物化,要集前人理论之所长为我所用。这就是,既从具体的现实角度出发关注到社会物质基础,又要有超越维度,从人类生存命运出发进行形而上学的思考,将现实批判和哲学思考结合起来,既批判物化又要承認物化的必要性,从而进行合理、科学的物化批判,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 批判理论的本真性路径
- 四史教育专题党课讲稿 学史明理的四重意蕴
-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阅读课的应用
- 经验材料 公安突出 四抓四重 全力打好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攻坚战
- 固废车间 物化 试用期工作总结
- 物化探工程处科技创新实施方案
- 陆九渊对吏治腐败的批判与治理实践
- 四重四亮重温初心使命心得体会四篇
- 四重四亮 主题活动领导讲话稿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读后感
- 党史学习教育研讨发言材料 要学出四重
- 法益概念刑事政策机能批判研究
- 新形势下企业离退休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探索
-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 新时代 的实施路径及策略
- 关于2021新形势下 碳中和 智慧园区实现路径的探讨
- 产粮大县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调研报告
-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个性化在线教育互动式教学路径
- 加强党内政治监督的意义及路径研究
- 提升政治 三力发言材料 的内涵 意义及实现路径
- 加强移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及路径对策思考
- 浅析博物馆讲解员在讲解中的语言应用
-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
- 论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结合
- 浅谈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型的建构与实践
- 论幼儿园专用活动空间重构规则的产生与建立
- 浅谈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高效开展
- 多语意识下民族高校特色外语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 浅析物理模型对物理学发展的多重作用
-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德育工作思考与实践
- 焦点解决理论在学生厌学干预中的应用
- 论甘肃花儿的艺术特征及其传承发展
- 浅析高中英语语篇研读的重要性
- 浅谈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 新媒体时代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现状与运营策略研究
- 高中数学教学中高等数学理论的渗透探讨
- 试论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计算能力的措施
-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创新型作业设计的尝试与思考
-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合作化学习的策略
- 聚焦评价“单”现状,找寻“多”效良对策
- 浅谈如何应用分享阅读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Comment list 共有 0 条评论
- 论物化批判的四重路径 论物化批判的四重路径王晓升任豆摘要:哲学史上对物化批判的路径主要有四个:卢卡奇、哈贝马斯、海德格尔和阿多诺。这些理论路径之间存在着一种家族相似的关系。从文明史的角度来分析,物化产生的根源在于主客二元对...
- 马克思异化批判思想的辩证意蕴及当代启示 ...在随着“第三种社会形态”的出现,这种“普遍异化”和物化终将被扬弃。对于“全面发展的个人”,马克思谈到“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
- 马克思财富思想的自由时间向度及其现实意义 ...异化劳动,不能确认人的本质;他们所考察的人实质上是物化的人,而不是具有独立性自主性的人。尽管劳动者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之后有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商品的自由,但这种自由是被资本和物所限制的有限客体性自由,劳...
- 新文科背景下设计学专业增设《经典文献选读》课程的探讨 ...典型的“设计程序”,而设计的过程则是其“外显”和“物化”。因此,在新文科背景下还应增选设计管理和设计批评类文献,启发、锻炼实践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尤其是近三年来线上教育飞速发展,非面对...
- 传统学习时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讨 “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如何落实?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和内容不同,实施样态也会有区别,但就实施流程而言都要经过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活动总结三个基本阶段。经过17年的探...
-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12篇 ...人为本理念的条件下,行政管理理论中出现的解释方法和批判方法对推动行政管理学学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该文对建筑在实证主义认知论之上的传统研究方法,尤其是结构一功能主义方法的局限性进行检讨的同时,提...
- 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互感应生成了万物,“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因而,天地成为万物生成的实体,故“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中国古人认为人类的本原也在于“天”。《礼记·郊特牲》曰:“万物...
- 大单元视域下“小微”任务群设计路径探析 ...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而《六国论》是一篇著名的史论,苏洵探究六国破灭缘由...
- 《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5篇 ...本对活的现在的人及其劳动的剥夺。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物化以及被剥夺,实际是工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物化或丧失,是人的非人化。在批判的、革命的、否定的辩证法思想下面蕴含着马克思对工人阶级以及一切劳动者...
- 福柯思想组织管理现状探讨 ...感、行为等主体性的新维度被引入对个体进行详细阐述和物化,例如各种各样的人格测试中,关于个人的自我导向,尊重的需要,权力的需要,自我成就的需要等都纳入生产过程。人被创建成各种类型,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
- 成立新中国70年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成就与思考 ...外,又相继提出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资本逻辑批判、政治哲学等诸多理解范式与理论成果。所有这些进展拓展了思想视域,丰富了理论宝库,革新了思维方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从深层次上推动着中国社...
- 中国教学论百年借鉴历程与启示 ...化,随后(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我国开始处于批判和否定国外教学论思想的阶段,引进和译介教学论著作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尽管我国仍有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收效甚微。(三)多元引进阶段(1979—1999年)从...
- 理想国叠影之魅 ...三,与喻体“光”对应的本体性质不同。先圣经典是客观物化的文字载体,而善理念则是完全形而上之客观唯心物。第二处相关譬喻文字如下:吾伤世之不察真伪之情也,故设虚义以喻其心曰:今观宰司之取士也,有似于司原之...
- 借鉴与超越:中国相对贫困话语体系的理论源流与内涵转换 ...贫困理论对西方相对贫困理论的吸纳与借鉴,进而反思与批判西方相对贫困理论的矛盾与局限;在此基础上立足“共同富裕”的总目标,从集体取向与个体取向相统一的价值诉求,“相对”表象与“绝对”本质相结合的内容表达...
- 陆九渊对吏治腐败的批判与治理实践 陆九渊对吏治腐败的批判与治理实践【摘要】吏治腐败是古代中国由来已久且难以根治的痼疾,也是宋代较为突出的政治问题,宋代思想家和官员对官吏腐败现象多有批判与建言。陆九渊从“发明本心”出发,剖析官吏腐败的深...
- 物化探工程处科技创新实施方案 近年来,物化探工程处凭借其扎实的物探技术优势,全力打造技术好、质量高、服务优的“山东八院物探”品牌,我处紧跟国家政策,积极为地方开展公益性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新时期,新机遇,党的十九大...
- 批判理论的本真性路径 批判理论的本真性路径〔摘要〕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批判理论家,费拉拉认为哈贝马斯版本的有效性概念无法充分契合当下的现代性,他试图构建一种与本真性内在相关的有效性概念,这种本真性的有效性有助于促进当下多...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意见建议 ...声光影像记录下背后的红色故事,以此唤起初心,达到以物化人、以事化人、以人化人的效果。二、如何组织党员深化学习、改造思想5.开展“三个大讨论”。在全省集中开展①“坚守入党初心,坚定‘四个自信’”②“弘扬‘...
- 校长一学年述廉述职报告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paidbegin##三、校园文化阶段物化。建校之初钟校长高瞻远瞩提出了“以文治校,以文兴校”的文化治校方略,提出了“xxxx”理念。通过外请专家论证、校内讨论沉淀等方式,确定了“xxxx”的校训,“...
- 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理论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理论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毛菲,孙熙国摘要:作为马克思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理论引发了学界的廣泛关注。进一步深化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理论研究,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从马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